金满大酒店:9月末开端,随同着许家印被采取强迫措施的音讯发布,有关恒大歌舞团的八卦和段子逐步充满互联网,美色、金钱以及神秘的恒大总部42楼,这些信息指向的形象,简直一夜之间走进了群众的心理,而在此之前的很多年里,许氏精心塑造的博士、教授、企业家、慈悲家外壳,通通瓦解了,或许它们历来没有真正成立过,由于相比起来,前者更契合大家对这位前首富的想象。而那些不需求想象的人,我指的是可以和许氏近间隔接触的人,又能和真实有多近呢?比如说,许家印留给一位恒大集团员工的最后形象,居然是放松。言谈间,那些上万亿的负债也都不是事儿,“(负债)有一些能够这么谈,有一些能够那么处理”,听说许家印以为,其实恒大只需求几百亿的活动资金,就能够重新转动起来,在他看来,“全都是方法,都能够处理的。”这种与理想产生宏大反差的悲观,给这位恒大员工形成了困惑,他不晓得终究是许家印的心理素质特别好,还是四周的人给他塑造了这种幻觉。说起来,这种幻觉更多来自时间的魔法。1996年创建恒大以来,许家印数次穿越生死线,和多家地产商一样,他们都集体堕入到一种幸存者偏向当中,以为“大而不能倒”。假如要倒,那只能由于还不够大,于是他们拼命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用最低的本钱、最高的负债、最复杂的腾挪来撬动最大的范围。这就是著名的“三高一低”,直至暴雷前,不止恒大,绝大局部同行不断信奉都这“地产哲学”。显然,不是一切人都像开创人这么“悲观”,早有恒大高层私自表示,“这一程的终点站,就是许家印的最后时辰。”“银手镯”是渐渐箍紧的。9月初,恒大财富多名管理层被带走,据理解,由于深度参与了恒大财富,许家印的二儿子许滕鹤(Peter Xu)就是在那次被抓。儿子失去自在没多久,9月27日,媒体报道“许家印于近日被监视寓居”。吊诡的是,次日,中国恒大公告称,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立功,已被依法采取强迫措施。这显然是更严厉的措辞,在一切的强迫措施当中,监视寓居属于比拟轻的一种,而公告中的“强迫措施”,显得比拟重。01复制姚振华,超越姚振华自从2008年穿越生死线后,恒大就在“做大”的路上一路狂飙。一个大集团当然是构造性的,所以恒大的“大”,属于构造性的大,包括业务构造、资金构造以及股东构造等。一度,许家印用几个叠字来描绘恒大的战略——“大大大、合合合、买买买、圈圈圈、好好好”。恒大业务构造的复杂化,往常曾经街知巷闻,无需赘述。至于资金构造,许家印早年吃过“没钱”的大亏,2008年那次是靠陪香港大佬们“锄大地”才拿到救命钱。房地产实质上是现金流的游戏,所以许家印认识到要把生意做大,首先就要处理现金流入的问题。只要加大公司的杠杆率,才干构成更高的自有资金报答率。而要完成这一点,就必需完成融资阶段前置化,融资方式多样化。例如在拿地阶段采取前融,接入本钱更低的资金。假如依托金融机构公对公,那么融资本钱很难降下来,必需另辟蹊径。时机总是突如其来的。2012年,为理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推进经济增长,金融创新被鼓舞开展。那年5月,《关于鼓舞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施行意见》发布,明白提出“民营企业能够经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年10月证监会公布“一法两则”,券商基金参加金融创新大军。年底,险资投资渠道被大幅放开。也是那一年P2P行业进入迸发期,平台数量疾速从2011年的50家增长到2012年200家左右。金融创新的大潮下,嗅觉敏锐的大佬们发觉到这其中包含的宏大时机,在高人点拨之下纷繁申请金融牌照。姚振华控制的前海人寿就是在那一年获批成立的,并在三年后经过投连险、万能险以及金融机构盟友那募集到的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掀起滔天巨浪。2015年年初,前海人寿开端悄然买入万科A股股票,在市场还没察到姚振华的真实企图时,许家印或许就晓得了姚振华的方案。3月,许家印找了一位业内知名的河南籍金融大佬,尊为“大哥”,约请一同收买家保险公司,但被婉拒。到那年7月,姚振华忽然举牌,一场“宝万之争”拉开大幕,“辉煌的战绩”更是刺激到了许家印,也让许家印愈加深信“求人不如求己”,本人控制“钱袋子”才是硬道理——要做大做更大,必需本人控制有金融机构。2015年11月22日,恒大集团以39.39亿元竞得位于重庆的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50%股权,更名为恒大人寿,正式宣布进军保险产业。恒大金融集团也在深圳前海成立,许家印开端“集牌照”。之后恒大金融规划全面开花,据第一财经依据公开材料梳理,当年,恒大集团一口吻拿下保险、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金融资产买卖所、保理等全套金融、类金融业务。当年市场盛传恒大在筹备民营银行。直到2016年2月末起的几个买卖日,恒大经过全资子公司恒大集团(南昌)有限公司(下称“恒大南昌”)收买盛京银行5.77亿股H股,后来又经过两次收买,以100.68亿港元收买盛京银行10.168亿股内资股,最终坐实该行第一大股东之位。申请新牌照需求排队,即便牌照下来还要先做范围,而彼时资产范围7000多亿的盛京银行是个现成的大标的。值得留意的是,2011年方正系控制了盛京银行8.12%的股份,集齐证券、基金、银行、保险、期货等主要金融牌照,可谓气势汹汹。方正系崩塌后,许家印重拾了这张牌照,成为他日后最重要的“钱袋子”之一。方正系虽曾经成为“废墟”,但许家印并不以为本人会前车之鉴,反而加快了形式复制的步伐。2016年9月,原恒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钧在恒大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来或将准备并购一些小型地产商和金融机构,特别券商、信托公司都会有并购方案,将来集团将构成金融、地产并驾齐驱格局。在2017年工作会议上,许家印更是直接提出,2017年恒大金融集团的目的是完成参股、控股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全牌照。要打造金融帝国,仅有牌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求人和盟友。恒大也有现成的盟友。早在2015年3月,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与恒大集团签署了600亿的战略协作协议,其中中信银行给恒大集团400亿授信。2016年2月,中信银行重庆分行落地恒大人寿19.69亿元并购贷款项目。2016年12月,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向恒大集团投放312亿元的房地产基金。2017年初,中信银行就与恒大集团达成一个“千亿+”的协作协议。是的,中信银行一度是恒大最大的“金主”,当时中信银行行长是孙德顺,副行长是朱加麟。2017年9月,朱加麟从中信银行辞职,去做了恒大集团副总裁兼恒大人寿董事长。这就是“旋转门”,推开中信银行与恒大之间“旋转门”的不只仅是朱加麟。原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于2018年2月受聘为盛京银行行长;原中信银行总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沈国勇2019年1月去盛京银行担任副行长,等等。盛京银行的管理层被从中信银行来的高管全换了。中信银行当时不但是恒大的最重要的盟友,也是其金融板块的“人才库”。除了中信银行的高管们,也有监管部门的人士推开过这道“旋转门”,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原注册地的监管单位,其一把手在恒大拿下这张牌照不久后的2016年就“下海”,做了更名后的恒大人寿的副董事长。有趣的是,姚振华麾下也有一位来自深圳保险监管单位的高管。但相比起来,无论是主办银行盟友的体量还是招至麾下的高管的级别,许家印都比姚振华要“更胜一筹”。当然,最后的窟窿也更大。02舍得花钱,“擅长”花钱关系最严密的时期,中信系还呈现在恒大的战投名单当中,2017年,恒大分三次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其中最早一批的战投之一——和信恒聚,即由中信信托控股。那一年,以回A为噱头,恒大完成了股东构造的多样化,将金融机构、协作商、以及许家印的显贵朋友们,都圈到了这个圈子里。要晓得,那年年初,恒大的前融融资利率到20%+都很难借到资金了,却吸收到了合计1300亿战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光鲜的故事褪去了“外衣”,还是显露了“底裤”。今天来看,这1300亿的战投当中,有相当大的水分。《最话》理解到,在恒大的战投里,不止一位的资金来源是与恒大关系亲密的某股份银行以及其曾控股的城商行。能够作为印证的是,8月,中国恒大(03333.HK)发布了2021年、2022年年报和2022年中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恒大此次披露的2021年年报中明白指出,2017年恒大地产引入的战略投资中有165亿元属于负债,这与中国恒大2020年11月22日发布的公告信息有明显的出入。据市场各方的说法,这个金额远小于恒大从控制的机构和盟友那腾挪出来的资金。由于多家战投方与恒大自身就有业务往来,也很难确认这笔投资算不算左手倒了右手。2017年8月,“恒大系”保险公司恒大人寿悄然入股苏宁旗下的徐州苏宁置业有限公司和镇江苏宁置业有限公司。9月20日,许家印携恒大集团的高管团队访问了苏宁集团总部,并与张近东停止会晤,双方称将在地产、电商、金融等多个范畴展开战略协作。一个多月后的11月6日,恒大集团宣布中国恒大旗下的凯隆置业、恒大地产及其控股股东许家印与6家机构战略投资机构签署增资协议,合共引入第三轮战略投资600亿,6家机构取得投后约14.11%的股份。其中山东高速集团(200亿)、苏宁集团(200亿)、正威集团(50亿)、嘉寓投资(50亿)、逸合投资(50亿)、四川鼎祥(50亿)。苏宁赫然在列。接近其中一家战投方的人士曾通知我们,固然该战投方给恒大投了钱,但恒大从其手中买了不少地,单算卖地赚的钱,就曾经能掩盖战投的资金,等于它“是拿着从恒大赚的钱,去投的恒大”。“但是大局部老板亏得裤子都没有了,那是真金白银投进去的。”上述人士说。但真金白银是出自恒大腾挪来的资金还是战投方本人的资金,在某种水平上是“亲疏有别”的。假如是恒大的供给商的话,可能就真需求“出点血”,毕竟恒大习气拖欠账期和用商票付货款。时至今日,大批供给商仍受恒大所累,挣扎在生死边缘。有媒体拉出恒大供给商债主排行榜,第一名是南通三建,第二名是盛京银行,第三名是广田股份,第四名是金螳螂,第五名是易居中国,第六名是全筑股份,第七名是世联行,第8名是陕西建工。以至有的供给商不只为恒大垫资,还另外被忽悠拿出家当去投注恒大。浙江企业家圈子传播着一则风闻,一家从事门窗的企业斥资20亿购置了恒大理财的产品。该企业也是恒大的下游供给商,许家印曾游说该企业董事长,称恒大理财有10%的报答率。但到后来,这笔理财的整体兑付率只要10%。经过数年,恒大构筑了一个资产范围万亿的金融帝国,从外表上看完成了低本钱来源,但其实拆开来,却是资金大腾挪、层层嵌套、明股实债、高息揽储,与其他曾显赫一时又疾速崩塌的资本系并无二致。而要做到此等瞒天过海的手段,是需求专业人才帮助的,也只要在金融范畴从业多年,才干设计和施行出这个精妙的“小巧局”。许家印在招徕人才上十分大方,不只给以高薪延聘金融专业,还招募研讨人才。2017年12月,许家印以1500万年薪引入知名经济学家,不到一年后,恒大又找了四大行之一的某行的投资银行部总裁,延聘担任副总裁担任融资,年薪比1500万还高。只是该人士在恒大待了半年就走了。03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由于在恒大,融资压力太大了。固然资产万亿,但负债也两万亿,这意味着恒大就好像永远处在饥饿状态的怪兽,需求持续不时的资金来维持,除了卖房回笼资金,还需求销售理财富品。就连许家印都下场卖过理财,可见恒大的全员营销、全员融资真的不是纸上谈兵。普通来说,一家大型企业要想管的好,会有两条路走,一个是高鼓励,一个是强管控,由于全国性房地产业务管理边沿太大,大局部企业都会选择第一条路,例如碧桂园等公司采取的跟投方案,选择第二条路的真不多,由于不好管,但是恒大偏偏就走了这条路,大约是由于许家印是车间主任出身,十分擅长SOP的流程设计与管理。在恒大,有一套共同管理形式,被许家印视为坚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法宝——目的方案管理。“管理学上,通常目的管理和方案管理是两个独立章节,恒大将两者合一,恒大的方案都是带有目的性的。”这位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曾说过。所谓的方案带有目的性,应该和今天盛行的OKR有异曲同工之处,即目的的对齐与拆解,其中就包括销售、融资任务。一位恒大员工感到,在公司工作压力最大的,就是层层压任务。“老是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卖理财富品,一个地域公司要卖几,全员营销卖房子,集团的每个部门也要领任务。”领了任务还要搞大排名,谁都想当前六名,当前六名会被褒扬,谁也不想当后六名,由于后六名不只要被批判,写反省,还要扣绩效工资。一度,全员营销压力最大时,很多恒大员工都思索过本人去买房子,也有很多员工花了真金白银投资了恒大理财。还有很多员工的亲戚朋友也都投资了恒大理财,当然不能说他们也为方案和任务所迫,一方面彼时,恒大给出的投资报答率高于市场程度,另一方面,还是有很多人和许家印一样,置信“大而不能倒”。你也不能说他们完整就错了,时至今日,无论是恒大的债务重组工作还是保托付工作都仍在困难的推进当中。关于一家公司来说,其实躺平是最容易的,破产就完了,但房地产是民生行业,往常恒大等公司又在资金端上,绑了境内外,B端和C端各种利益,岂能让公司一倒了之,让实控人一走了之。据恒大人士表示,目前专班依然希望可以妥善处理恒大的债务重组工作,“这将是一个教科书式的个案。”但误区也在这一念之间。随着长期的运营,许家印这样的民营企业老板常常会堕入一品种似于家天下的迷思,例如将公司与许家画上完整的等号。假如说公司不能随便的倒下,是不是就同等于许氏帝国将持续恒大?其实,方正、安邦、海航等等大型企业和实控人的命运早曾经给出了答案,只是后来者心存幸运而已,那种自以为绑定了靠山就万事大吉,存粹是种幻觉,或者说是溺水时拼命想抓住的“救命稻草”。孙德顺因贪腐近10亿元被查,央视专题片《零容忍》揭露孙德顺在中信银行任职期间,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加码房地产贷款,并以此谋取个人利益。孙德顺垮台,许家印命运的齿轮就开端转动,固然他也想过方法、求过人,外表上差“几百亿的活动资金,就能够重新转动起来”,其实他早曾经信誉穿仓,无人敢搭救,被他掏空和拖累的金融机构更是本身尚且难保。过去无序负债扩张,究竟会被秋后算账。假如许家印能尽全力做好保交楼、理财兑付,或许能换取个略微面子的处置。但许家印还是让人绝望了,随着耐烦耗尽,他终于失去了自在。在恒大之后,还有一批民营地产企业处在资金链解体的边缘,假如实控人不掏家底保交楼、推进理财兑付,留给他们的耐烦和时间,应该也不多了。一位许家印的朋友曾经和我们这样总结过,“每个企业家都有他的时期,也都有时期的门槛,过去了都是门,没过去就是槛。要晓得,时期丢弃你的时分,他是不会跟你打招呼的,你连他的脚后跟都跟不上。”该是与君共勉的时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