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金满大酒店:目前,半数上市券商披露了2023年三季报,整体业绩表现呈现分化态势。整体来看,局部中小券商业绩展示弹性,前三季度,已有两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100%,一家完成扭亏为盈,而已披露业绩的头部券商业绩增速呈现回落。 截至记者发稿,已有22家上市券商披露前三季度业绩,停业收入暂位于前三名的分别是中信建投(24.210, -0.06, -0.25%)、招商证券(14.120, 0.02, 0.14%)和国信证券(9.690, -0.05, -0.51%),3家券商的停业收入均超100亿元;净利润排名前三的则是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其中,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的净利润均超50亿元。 不过,这几家头部券商的业绩增幅呈现同比下滑或增速回落。其中,中信建投前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落19.03%,招商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同比降落2.79%、6.48%;净利润方面,中信建投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落11.57%,招商证券和国信证券的增长率同比都在3%以下。 业绩增幅方面,前三季度,14家券商完成停业收入同比增长,16家券商完成净利润同比增长,12家券商完成停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双增长。其中,局部中小券商业绩表现较为出色,东北证券(7.460, 0.02, 0.27%)、中原证券(3.930, -0.03, -0.76%)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0%,分别为109.24%、103.12%;安定洋(3.770, 0.05, 1.34%)证券净利润完成扭亏为盈。 从近年来券商业绩变化的整体趋向来看,自停业务收入的稳定性、持续性对券商盈利与否影响较大。前三季度,22家上市券商五大主停业务中仅有自停业务收入整体呈现增长,共完成自停业务收入312亿元(不含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含公道价值变动),同比增长52.4%。其中,有21家券商的自停业务收入呈现同比增长,自停业务也成为绝大多数上市券商业绩坚持增长的有力支撑。 从单家公司业绩来看,前三季度,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的自停业务收入均超40亿元,分别为50.63亿元、47.18亿元、45.9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7.33%、3.34%、22.94%。不过,中小券商在同比如面则更具弹性,财通证券(7.950, -0.12, -1.49%)前三季度的自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04.29%,而其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223倍。东北证券、第一创业(5.860, 0.00, 0.00%)、首创证券(22.880, 0.49, 2.19%)、财达证券(7.920, -0.02, -0.25%)前三季度的自停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也均超100%,兴业证券(6.300, -0.20, -3.08%)、国元证券(6.920, 0.01, 0.14%)则完成该业务收入扭亏为盈。 此外,由于受各公司运营方向的偏重点不同等要素的影响,经纪、投行、资管、利息收入构造中,券商之间收入表现分化均较大,且目前整体均呈现同比降落趋向。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表示:“第三季度市场表现相对低迷,券商根本面承压,后续引入中长期资金、鼓舞分红和回购等方面政策值得等待,当前板块估值和机构配置位于历史低位。”